前秦寿光三年(357年)易配资股票,由于前秦君主苻生的残暴统治,苻坚趁机发动政变,平定苻生。然而与很多历史上问鼎中原的霸主不同,苻坚始终没有称帝,而是一贯自称大秦天王。从某种角度看,这样的自称既有谦卑的意味,也饱含了对于局势的细致考量。
苻坚上位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他的政变虽然成功,但由于礼制的束缚,他将帝位让给了庶兄苻法。苻法谦逊不敢受任,在众人劝进下,苻坚终于登上了权力之巅。不过,苻坚却始终没有称帝,而是选择称号天王。这一选择的背后,不仅是为了表现谦逊与稳重,更有着深刻的政治意图。
自秦始皇以来,皇帝这一尊号在中国历史上至高无上。然而,当时北方的政治环境异常复杂,最强的对手是来自草原的匈奴。匈奴的最高首领被称为单于,这一称号的最初含义是尊贵无比。随着大汉帝国的不断打击,匈奴逐渐分裂,单于的称号也开始降格,一些非匈奴族裔的首领也可以自称单于。这也让苻坚在选择称号时,有了更多的考量。
东汉末期,乌桓首领蹋顿最先使用了单于的称号。后来,河东裴氏掌握地方实权时,也出现了三个单于。随着八王之乱的爆发,胡族纷纷参战,像王浚引鲜卑、乌桓进攻成都王司马颖。司马颖则利用内附的五部匈奴首领刘渊来抵御外敌,刘渊在天下大乱时起兵,建立自己的势力。然而,尽管有大单于的称号,但他最终选择了复兴大汉这条路,改称汉王,并最终成为大汉皇帝。
展开剩余53%刘渊之后,刘家陷入内斗,政权更迭频繁。靳准抓住机会发动政变,选择向东晋称臣,并自称“大汉天王”。这种称号既能在东晋面前表示谦卑,又在北方胡人中显示了尊贵,成功兼顾了两方面的需求。从此,天王这个称号开始在北方政权中使用。
几年后,苻坚应运而生,他的上位路径与石虎类似,也是靠弑君掌握大权。与石虎不称帝仅称天王不同的是,苻坚即便在一统北方之后,仍然继续使用天王这一谦逊的称号。这表明他有更大的目标,即消灭江左的东晋,成为真正的华夷共主。
不幸的是,淝水之战的失败让苻坚的这一梦想破碎。临死之时,他依然未称帝。然而,他的儿子苻丕称帝并谥苻坚为宣昭皇帝,给予了他应得的皇帝尊号。
苻坚为何选择以天王为尊号?从时局的复杂性以及历史背景来看,这不仅是为了在内外形势下展示谦卑以安抚各方势力,更是一种政治权谋的细致运用。同样,当时北方各胡族都有独特的崇天情结,称天王恰好迎合了这一心理,成为苻坚征服和治理北方的一种策略。
在战乱频繁的年代,一个显得谦卑的称号易配资股票,既表示了对内部礼节的尊重,也在实际上巩固了自己的大权。这让苻坚得以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掌控局势,一度一统北方。然而,最终,政治激荡,成王败寇,苻坚虽未称帝,他的战绩和智慧依旧彪炳史册。
发布于:山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