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教育孩子不要到河边、池塘、水库等地方玩耍戏水
微子启建立宋国,为何说他是内奸?
微子启、比干、箕子被孔子并称为殷末三仁,而且,微子启后来建立了宋国,是最后延续了殷商血脉的那个人,对历史有功。但后来不只是他的后人被诸子百家不断侮辱,汉朝时还被改名作微子开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微子启是纣王的异母哥哥,因为不是嫡出,所以纣王继位了。纣王即位后,十分残暴,微子启多次劝谏纣王都不听从,所以,微子启就离开了殷商。后来,商王朝覆灭,纣王的儿子盘庚,被封在殷商故地,并且,在武王姬发死后,举兵作乱,被周公平定,由于微子启没有参与武庚的叛乱,所以,被分封到宋地统领殷商遗民。
以上大概就是微子启的生平了,孔子说微子启向来都有贤名,把宋国治理的非常好,可能因为孔子本来就是宋国人,所以,孔子对微子启推崇有加。既然有孔子的力挺,作为微子启后人的宋国人为什么说备受侮辱呢?
“揠苗助长”,“守株待兔”,“野人献曝”,“盗取天地”,“智子疑邻”等等,这些后来变成成语的先秦段子,都有一个主人翁,那就是宋国人。可是,这些明显只是段子的故事,为什么被先秦百家安在宋国人身上,让宋国成为最受伤的那一个呢?
其实,这个问题还真不怪微子启,这里面有很多因素。首先,宋国是殷商遗民,而其他国家则以姬姓为主,编段子当然往作为外人又是失败者的宋人身上安。
其次,是心理落差,因为,周初在分封时,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被封为公爵,而大名鼎鼎的周公和姜子牙也只是侯爵,后来的南方霸主楚国只是子爵。可以说,宋国的爵位一开始就在绝大多数的国家之上,那这些诸侯自然不甘心了。
第三点,是宋国自身的经济文化,宋人传承自殷商,带有很多殷商遗留下来的习俗,这些习俗则是宋国特有的,比如按宋人习俗,棺材应该停在房屋两楹之间,而姬姓诸侯则是停在西阶之上。这种不同的风俗是俯拾皆是的。
由于宋国与他国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,而宋国又始终没有成为顶级强国,很自然的就造成了地域歧视。宋人便成为其他诸侯治下百姓嘲弄的对象,这一点,才是宋人段子多的最根本原因。
那么微子启被改名是怎么回事呢?
到了汉朝,汉景帝继位,偏汉景帝名字叫刘启,这时候,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,就改微子启名字为微子开。微子开的名字就被司马迁写在史记上了。
当初,微子启的封地被叫做启封,这时候,这块封地也出于同样的原因,启封被改名作“开封”。
微子启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,只从他治理宋国的功绩来看他就很重要,但是到现代,却有人认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内奸,这是为什么呢?
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微子启是殷商最大的内奸?这位微子启是怎么从仁德之士变成殷商内奸的呢?
微子启成为殷商内奸的第一个重大原因也许就是他这个身份。
商代的继承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,早年商代的继承制度是“兄终弟及,父死子继”。也就是说,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,是先王的弟弟,没有弟弟则长子继位。
这种继承方式会引起很多的纠纷,比如兄弟二人都做过商王,那么他们都死了以后,两人的儿子都有继承权,到底谁来继承王位。因为这个问题,商朝早期就发生了九世之乱,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内斗不休。
后来,盘庚迁殷后,王位继承的问题才有所改善,并且逐渐形成“嫡长子继承制”的制度,这一制度在商朝晚期逐渐完善。
那么,问题来了。按照以前的继承制度,微子启才应该是商王的最佳人选。但根据嫡长子继承制,排行老三的纣王最终顺利登位。
显然,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,妨碍了微子启的利益,而这个时候这种制度还只是约定俗成,并没有像周代一样,形成不可变更的传统,那么,微子启有意见就很可能发生了,但这只是微子启成为殷商内奸的开始。
本来呢,就算不能成为王,微子启也会过得很好。因为,他的地位在这里,他顺理成章成为殷商重臣,成为主持祭祀的大巫师。
殷商是极为注重占卜的朝代,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占卜一下,询问吉凶。而主持占卜的巫师就拥有了与上天沟通的权利,所以,大巫师的权威,有时候还在商王拥有的世俗权力之上。
虽然商王本身就是地位最高的巫师,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人,精力有限,需要依靠庞大的巫师团体。
商代的巫师,通常都是朝中重臣,掌握文字传承,具有文化主导权;巫医不分家,他们同时还负责医病救人。这样他们就拥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;在政治上,也因为能够主持祭祀而拥有极大的话语权。
总体来说,巫师阶级对商王的权利有着极大的制衡作用,比如商朝初年废立商王的伊尹,就是当时的大巫师。而巫师阶级就是当时的统治阶级,类似于后世的官僚机构。
微子启不能继承王位,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巫师的一员,同时,作为先王之子,现任商王的哥哥,他也是拥有极大的权威的。
巫师团体的能量太大,这在商代一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,到了纣王这里依然如此。与此同时,纣王还面对着周人和东夷崛起的外部威胁。加上前几代商王的积贫积弱,这时候的殷商,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了。
纣王面对这样的情况作出了许多改革,我们从武王姬发发布的征讨檄文《牧誓》中,就能看出一些东西。
《牧誓》所列举的纣王罪状,主要是以下五点“酗酒淫佚;听信妇人;遗弃亲旧;任用邪佞;荒废祭祀。”
前两点与微子启无关,就暂不解释了。从第三点开始看,则件件针对微子启所在的巫师阶级。
遗弃亲旧,是因为这些“亲旧”们基本都属于巫师阶级,权利过大,要限制他们的权利;任用邪佞,则是说纣王提拔了一些没有地位的小人,如恶来等出身低微的人,实质是,夺取巫师阶级的行政权和军权;荒废祭祀,就更是巫师阶级不能容忍的,这是他们所有权利的来源所在,一旦祭祀被荒废,那巫师阶级就没有任何权威可言了。
纣王的这些改革,加强了王权,从根源上,削弱了巫师阶级的影响力,达到的效果也是不错的。
选拔地位低微的人才,让他对东夷的战争非常顺利。荒废祭祀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,如青铜器,如人牲,畜生等战略资源。重要的是,朝中能够对抗他的巫师阶级也被打压了下去。
可以说,纣王的这些行动,让他带着殷商走出了颓势,但是,这个结果除了纣王自己满意以外,其他人却都不满意。
外部的周人的地方诸侯就不说了,商人的强大意味着自身会继续受到更大的压迫,这和商人对待外族的一贯压迫的方式有关。而在殷商内部,也形成了一股反抗势力。他们就是以所谓“三仁”为代表的巫师力量。
面对纣王的打压,比干通过劝谏,希望纣王能回心转意。但是志得意满的纣王不可能恢复巫师的权利,于是,他将比干杀害。这无疑是激化了纣王和巫师阶级的矛盾,同时也失了民心。
随着箕子被囚,老一代的大巫师们基本被纣王消灭殆尽,作为新一代大巫师的微子启扛起了对抗王权的大旗。
微子启出逃了,但是,他可不是只有逃跑这么简单。《史记》记载,纣之将亡,其太师疵、少师强抱其乐器奔周。
太师疵、少师强都是微子启的心腹,而他们带的乐器,其实就是当时的祭器,带着祭祀用的器具到敌方阵营,这意思在当时就是彻底的投降。
《吕氏春秋.诚廉》记载:“(武王)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启于共头之下,而与之盟曰:‘世为长侯,守殷常祀,相奉桑林,宜私孟诸。’”
武王又派遣召公与微子启盟誓,让微子启世代奉守殷商的祭祀。就是让微子启顶替纣王的位置,这个条件微子启不会不心动。
凭借自身的力量,微子启不可能与纣王相抗衡,所以,他投靠了周人,做了内奸。
关于牧野之战的过程,大致都考证出来了,当时,纣王驱赶着数倍于周军的奴隶部队,摆开阵势。结果,这些奴隶们临阵倒戈,让殷商一战而亡。在这个过程中,可能也有微子启的影子。
《荀子.成相》说:“武王怒,师牧野,纣卒易向,启乃下,武王善之,封于宋。”意思是说在牧野之战中,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,微子启就来投降了,那么,他是不是在殷商阵中呢?殷商军队的投降会不会有微子启的挑拨和策划呢?
微子启绝对是有这个能力的,作为大巫师,也许微子启不能控制纣王直属的主力部队,但是,他对于殷商的奴隶和各级奴隶主绝对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的。
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纣王的军队会临阵倒戈,毕竟在此之前,纣王是战无不胜的形象,而西周对于商人来说也只是西羌的一支,商人奴隶没理由背叛朝夕相处的商人贵族,对殷商倒戈一击。但如果是微子启参与了这件事,那这个件事就很容易解释了。
关于牧野之战的细节,现在留存的证据有限,无法确定微子启是否发挥了这样的作用,但是,他反对纣王却是没有疑问的。
纣王死后,微子启没有立刻得到殷商的祭祀,带路党始终无法得到周人充足的信任。纣王的儿子武庚继承了殷商的祭祀,而微子启则被打发回了他原来的封国微国。
不久后,武庚开始作乱起兵,史称三监之乱。按理说,这是殷商复兴的机会,而微子启却没有参与这场战争。
最后,三监被周公平定,武庚被杀。商人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终于成了微子启,于是,宋国建立了。
其实,微子启最初的目的,应该只是捍卫殷商的传统,捍卫巫师阶级的权利,同时,限制王权独大。但是,发展到后来,尤其是纣王杀死比干,囚禁箕子以后,事情就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。微子启也没有了退路。
(本篇完)哪些券商可以配资
纣王宋国微子巫师阶级微子启发布于:广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